提起功能型饮料,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提神醒脑,补充能量,恢复体力”等一系列促销术语。但这些功能型饮料的配方由谁设计,有没有经过检验?里面的成分是否真的具备所说的效果?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心中存在已久的疑问。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消费者,功能型饮料并非都有功能,也并非人人适宜。
超市里的功能型饮料卖得火
记者在中南路某大型超市饮料区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功能型饮料,而购买者着实不少。记者在现场呆了短短5分钟,就有10多位顾客选择了功能型饮料。其中两个背着健身包的年轻男子一下子买了四箱某品牌的功能型饮料。他们告诉记者,因为经常健身,看广告上说这种饮料能够迅速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因此就喝起了这种饮料。为了方便,一般每次都买一到两箱,放到车的后备箱里随时喝。喝了这种功能型饮料,效果真的像广告宣传的那样能迅速补充体力吗?两个年轻人笑着说,没有什么感觉,但因为周围爱健身的人都在喝这个牌子的饮料,我们就从众吧。
负责饮料销售的超市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功能型饮料,主要有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尽管比普通矿泉水及果汁饮料价格略高,但其销量一直不错,尤以运动性饮料和加维C饮料卖得好,购买者也多以年轻人为主。但长期从事饮料销售的某经贸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原来就没有功能饮料这一说法,只是市场上的一种通用的叫法,一直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功能型饮料没有验证标准
功能型饮料到底有没有国家标准?记者为此专访了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农绍庄。据他介绍,目前中国功能型饮料标准还不完善,只有运动饮料具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除此之外,国内尚无针对功能型饮料制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就连什么是功能型饮料还没有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作出解释。目前唯一有点近似功能型饮料的,就是《饮料通则》里面提及到的“运动饮料”和“特殊用途饮料类”。“运动饮料”的定义是,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的饮料。而“特殊用途饮料类”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体特定功能成分适应某些人群需要的饮料。
如果消费者要找有明确的、被验证过是有效的保健功能饮料,那么一是选购那些产品包装上写有“保健食品”字样的保健饮料;二是选择那些在包装上都有批准文号,写有“卫食健字×××第×××号”的产品。
加维C饮料:不如直接吃水果
农绍庄教授告诉记者,功能型饮料并非都有功能。以最近在各大超市卖的不错的维C饮料为例,从营养学上来说,维C是人体每日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出汗较多、水溶性维生素损失较多的夏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C有益健康。但说到底维C饮料中的维C,本身就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如果真想喝加了维C的饮料,自己在家都可以做到,只要把维C片和果汁饮料合在一起就得了。要想真的补充维C,最好还是直接吃水果,因为它们含有饮料中无法提供的其他有益成分,如花青素、膳食纤维等。
像运动平衡饮料大都含有大量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起到了及时补充人体因为大量运动、劳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但农教授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明确产品提及的“体能消耗者”的准确定义。普通人日常的活动以及缓和的有氧运动只能称之为健身运动,而不是体能运动。体能运动是指专业性质较强的,或者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所以,没有程度较高的盐分流失而进行平衡补充,只会增加机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因此,正常活动的儿童和成人、身体代谢功能不强的老人都不适宜饮用运动平衡饮料。